風吹樹枝搖 — 伍佰 & China Blue《樹枝孤鳥》

樹枝孤鳥專輯封面

很久沒好好寫下文字記錄心目中的音樂人以及音樂。早就想寫伍佰,但最後總想:先緩緩吧。
因為他一直在變化,下一步總是無法預測,隨時會有驚奇。

不管你是不是「粉條」,大部份人多少都有聽過伍佰的歌。最早對老大有印象是因為高中時活動被抓去練習紅到天邊的花朵舞,但真正踏入伍佰的音樂世界卻是因早期一張經典台語專輯《樹枝孤鳥》。

The Information: A History, a Theory, a Flood

來談歌曲以前先來看一本書:《資訊:一段歷史、一個理論、一股洪流》。

書中談到了非洲有一種「會說話的鼓」。在當地人耳裡,高高低低的鼓聲就彷彿話語一樣,帶來遠方的訊息。但這種語言卻是一種「有闕漏的語言」。

怎麼個闕漏法呢?因為該部族的語言以及說話鼓是「聲調語言」。

語言學中有談到所謂「聲調語言(tonal language or tone language)」。「聲調語言」的特點,就是只指發同一個語音的時候,用不同樣的長短、不同樣高低的聲調,會構成不同的意思(即語意或語義)的話與涵義。(from Wiki)

舉例來說,漢語也是「聲調語言」。以普通話中基本四個音調:「ㄨ:屋、巫、污⋯⋯」、「ㄨˊ:無、吳、梧⋯⋯」、「ㄨˇ:舞、五、武⋯⋯」、「ㄨˋ:勿、誤、物⋯⋯」。每一種音調都會構成不同的語意。

當然,有「聲調語言」相對也有「非聲調性語言」,如:英文。舉例來說,英文中的「Cat」不管念的語言音高(pitch)如何,意思都是「貓」。但如果是整句話就會有語調(intonation)上的差異,會因為語調不同而變成肯定句或疑問句等等。

整體而言,歐美各國的拼音語言屬於非聲調語言。而很多東方的語言、例如漢語、泰語、越南語以及其他華文方言,或是某些非洲的語言及美洲印地安語,屬於聲調語言。

有了這樣的概念後,就可以進一步來看語言以及語言內含資訊(Information)。

使用非洲鼓的傳統部落族人,其所使用的語言發聲時的聲調不同會有不同意思。而且部族原本的語言聲調非常多變、細緻,相對地,鼓所發出來的音調無法如人的口舌豐富,造成音調承載的資訊量變少、減損,同時也會造成歧義(到底這個音是指原本的A聲音的意思?或是B聲音意思?)

最終,「說話的鼓」發展出「贅餘」,利用上下文來協助判斷意思。舉例來說:鼓手不會打:「回家吧。」而是:「讓你的雙腳從原路回來,讓你的雙腿從原路回來,踩著你的腳和腿,走進屬於我們的村落來。」

tonal language

 

到底提起這些要幹麻?寫論文嗎?
不是啦!
只是伍佰在我眼中算是台語創作數一數二厲害的音樂人之一。
明白這些知識,接著來看伍佰老師的歌曲也許就會更明白其作品迷人之處。

 

伍佰

回頭看《樹枝孤鳥》。該專輯是伍佰的經典台語作品。

台語的優美之處在於其相對在台灣使用的普通話而言,它是音調更為豐富的語言。也就是其字語承載的資訊量更大,可以更精準、傳神地描述。

舉例來說,前陣子老大上電台宣傳新專輯《釘子花》時有提到三個字:「雨夜花」。
他說這就是台語厲害的地方,三個字(或者更確切說是音),就可以帶給人一個很完整很美的意象。
若是要用普通話傳達一樣的意象,就得使用「贅餘」:開在落雨夜晚的花。

若看〈樹枝孤鳥〉的歌詞應該會更明顯:「啊 愛人無見妳的面 親像風在透 親像針在『偎』」。

最後這一字對懂台語的人來說就是懂。若是用國語要表達同樣意思就必須寫:「以針狀物刺、戳」,而且這樣也還不夠完整,同樣是「刺」、「戳」在台語中有很多不同說法,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。而這歌詞我認為用得極好,那種被針抵著柔軟處的酸、疼、刺痛與不舒服都透了過來,比起在說明這個動作,其實更凸顯的是身體與心理上的感覺。

這是相較之下有音調闕漏的普通話做不到的神來之筆。個人覺得(也許有人研究啦),在台灣人使用普通話絕對無法像真正的北京人那麼靈活完整,這不太能算是這塊土地原生的語言,加上當時為了盡快普及應該也有把北京話做過某整程度的簡化,如,ㄅㄆㄇ還有四種聲等。中國人說起普通話感覺硬是比台灣人溜。

由此也可見伍佰對於台語的熟悉度與掌握。

10830849_1042532192427100_770744658010163586_o

開始閱讀海明威(Ernest Hemingway)的作品後,很多東西會看得更清明。我認為伍佰的《樹枝孤鳥》跟大文豪的文章很像,有一些想像空間。也許直接看是個愛情故事或是情歌,但是如果再細看海面下,會發現還有幽暗冰山。在這樣的空間中,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欣賞的位置。

當時大多數的人沒想過台語歌曲也能有這樣的面貌:一點也不美聲,樂曲字詞間融合俏皮輕浮、優美古雅、生猛狂放等不同面貌,還有時代飄搖的愁緒。

過去的東西都有一點點在裡面,但是整張專輯卻綻放出新的光芒。

5

伍佰可以說是我的繆思男神之一。某段時期的他,有一點硬,適度保有最早期的狂放、用力,而骨子裡是浪漫的下港詩人。他個人的魅力太強、太多變;他寫下的字句與歌曲,有的充滿詩意、有的充滿狂想、有得痛快淋漓。這帶給我頗多靈感。

聽歌吧,聽歌吧。我要怎麼樣形容聽到「春夏交接的當時/蟬聲哀啼響上天/蝴蝶折翅落大水/路邊有斷頭的蜻蜓」當時的驚艷?還有〈漂浪〉有些茫的節奏還有特殊氣口,或是〈心愛的再會啦〉抒情到一種極致的感覺?

尤其是〈樹枝孤鳥〉,歌詞滾燙,曲調又冷又快。在擁擠的人群中,演唱會燈光投射下來,矇矓間,那隻鳥仔就站在那裡,風吹樹枝搖,在風中搖搖擺擺,前途未定。

他自己說過,這是一張有「香味」的專輯。從播放開始,就讓你跌進他的世界、越聽、越咀嚼就真的越芬芳。

2017.2.22-重新編輯

風吹樹枝搖 — 伍佰 & China Blue《樹枝孤鳥》” 有 2 則迴響

發表留言